都在谈论广告公司人才流失严重,纷纷流向甲方或者互联网大厂。我的疑惑是:广告公司什么时候开始有 “人才” 了呢?在我们这个可爱的商业**里,***的人才从来都不在广告公司。对比一下****咨询公司的人才密度,藤校和清北的毕业生一抓一大把;哪怕是国内的互联网大厂,也是 985 高校毕业生遍地走。广告公司一般都是学渣的聚集地,二本大专生是主流,985 高校毕业生也有但数量不多,碰到一个清北的就跟中彩票的概率差不多。
你瞧瞧那些在广告**成名成家的大佬们,很多都是在其他行业混不下去的。广告教父奥格威老爷子是厨师出身,文案之神尼尔・法兰奇是个混混儿,本来一个个都不学无术,做了广告之后却风生水起。
一些去了互联网公司的广告人,他们刚毕业的时候未必能进得去互联网公司,在广告公司历练一番之后就成了香饽饽。这说明广告公司的人才培养体系是成功的,不是人才也能通过魔鬼般的锤炼让你变成人才。能够扛得住广告公司的工作强度,并做到**职位,去互联网公司那简直就是降维打击。
我觉得这只能算是正常的人才流动,就像互联网公司每年都会为社会输出 “毕业生” 一样。
也有人说广告业衰落了,对年轻人缺乏吸引力了,并且还给出了主流广告集团的经营数据。但是如今全球经济下行,从互联网到房地产都在收缩,各行各业的日子都不好过。任正非声称要把寒气传导到每一个人,你凭啥要求广告业逆势上行呢?
还有这样一种人,广告给了他饭吃,他却端起碗来骂娘,痛恨广告、唱衰广告,但就是一直赖在广告圈不走。为啥呢?哦,原因是找不到更好的工作了。
如果你和我一样是学渣出身,你应该庆幸有广告这个行业,让我们这些本应该去工厂拧螺丝钉、送外卖的人,有机会坐在冬暖夏凉的格子间骂甲方,像个矫情的白领一样发着 996 的牢骚。
我永远感激广告公司,让不能成为作家但热爱文字的我,有机会把写字变成工作,并且得到了与付出相匹配的回报,让学渣也能在上海买车买房。我周围像这样的朋友不在少数。